三人行考研网

考研真题笔记模板题库资源推介平台

工作时间:9:00 ~ 21:00

9月开学后:如何应对课程与考研复习的双重压力?

9月开学后:如何应对课程与考研复习的双重压力?

九月的风带着夏末的余温,却吹不散校园里弥漫的紧张气息,对于无数考研党而言 ,这个开学季注定要在教室与图书馆之间奔波,在课程表与复习计划之间寻找平衡,一边是学校安排的专业课 、必修课、选修课 ,每一门都关乎绩点和毕业;另一边是考研复习的英语单词、政治知识点 、数学公式和专业课真题,每一项都决定着未来的方向,当这两种压力交织在一起 ,很多同学会感到力不从心,甚至陷入焦虑和迷茫,这种双重压力并非不可战胜 ,关键在于找到科学的应对方法 ,合理分配时间,调整心态,让课程与考研复习从“敌人 ”变成“盟友”。

认清现实:课程与考研并非完全对立

很多同学会陷入一个误区:认为上课是考研复习的“敌人” ,总想着逃课或敷衍了事,把所有时间都投入考研复习,这种想法不仅错误 ,反而会适得其反,本科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,本身就是考研专业课的基础 ,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体系、重点难点,往往与考研大纲的要求高度契合,认真听课不仅能帮你巩固基础知识 ,还能让你对专业课的整体框架有更清晰的认识,这在后期复习时会事半功倍,学校对考勤、作业 、考试的要求是硬性规定 ,如果因为忽视课程导致挂科 ,不仅会影响毕业,还会在考研复试中给导师留下不严谨的印象,课程学习与考研复习并非零和博弈 ,完全可以相互促进,老师在课堂上推荐的参考书、拓展的学术观点,可能正是考研复习中需要补充的内容;而考研复习时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 ,也能让你在课程论文、课堂讨论中表现得更出色 。

科学规划:制定“可执行 ”的时间表

面对双重任务,最忌讳的就是“随波逐流”或“盲目蛮干”,你需要一份清晰 、合理的时间规划,但这份规划绝不是简单的“时间堆砌 ” ,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,要明确“优先级”,课程方面 ,分清“主次课”:专业核心课 、学分高的课、与考研专业课相关的课,必须投入足够精力;选修课、通识课如果与考研方向无关,可以在保证通过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投入 ,考研复习方面 ,根据各科目的强弱项和复习阶段,分配不同的时间块,如果你的英语基础薄弱 ,可以每天固定1-2小时背单词 、做阅读;数学需要大量练习,可以安排整块时间刷题;政治可以放在碎片时间记忆知识点,要利用“碎片时间 ” ,上课前、等公交时、饭后休息的十分钟,都可以用来背单词 、记公式、看政治选择题,这些零散时间积累起来 ,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,要留出“弹性时间 ”,计划赶不上变化 ,可能会有临时课程、作业截止日期提前 、考研复习遇到瓶颈等情况,每周预留1-2小时的弹性时间,既能应对突发状况 ,也能避免计划被打乱时的焦虑。

高效课堂:把“上课时间”变成“复习助力”

很多同学觉得上课就是“浪费时间 ” ,其实只要掌握方法,课堂完全可以成为考研复习的“加速器”,提前预习 ,上课前花15-20分钟浏览教材内容,标注出重点和疑问点,带着问题去听课 ,不仅能提高专注力,还能快速抓住老师讲解的考研重点,专注听讲 ,老师上课时反复强调的知识点、补充的案例、拓展的学术观点,往往都是考点或难点,要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 ,课后及时整理,如果老师提到某本参考书或某篇论文,一定要记下来 ,课后借阅或下载 ,这比你自己盲目找资料要高效得多,主动互动,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 、参与讨论 ,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,还能让老师注意到你,以后遇到问题可以更方便请教 ,对于与考研无关的课程,可以在保证听讲的前提下,利用课堂时间做些考研科的轻松任务 ,比如背单词、整理错题,但要注意分寸,避免被老师发现。

平衡心态:接受“不完美” ,拒绝“内耗 ”

面对双重压力,心态的调整比时间管理更重要,很多同学会因为“今天少复习了半小时”“这门课作业没写完”而陷入自责和焦虑,这种“内耗 ”比忙碌本身更消耗精力 ,要接受“不完美” ,考研复习是一场持久战,不可能每天都按计划完美执行,偶尔的课程冲突、临时的事务耽搁 ,都是正常现象,不要因此否定自己,重要的是及时调整 ,第二天把落下的任务补上,而不是陷入“我今天没做好,明天也做不好”的恶性循环 ,要拒绝“攀比 ”,每个人的基础 、节奏 、优势都不同,看到别人复习进度快、成绩好 ,不必慌张,你要做的不是模仿别人,而是专注于自己的计划 ,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 ,考研比的不是谁花的时间最长,而是谁的效率最高、谁能坚持到最后,要学会“放松” ,每周给自己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彻底放松,去做喜欢的事,比如运动 、看电影、和朋友聊天 ,让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,适当的放松不是浪费时间,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,避免因过度疲劳导致的效率低下 。

资源整合:让“学校资源”成为“考研助力 ”

学校里其实藏着很多“宝藏资源 ”,只要善于利用,就能为考研复习提供强大支持 ,请教老师,专业课老师对学科的理解和把握往往比辅导班老师更精准,课后主动找老师请教问题 ,不仅能解决复习中的困惑 ,还能让老师了解你的考研意向,以后在推荐信、复试指导等方面都可能提供帮助,利用图书馆 ,学校的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纸质书和电子资源,还有安静的学习环境,比校外自习室更有氛围 ,可以多借阅与考研相关的参考书 、期刊论文,拓展知识面,加入考研社群 ,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复习,可以互相监督、分享资料、交流经验,遇到问题时有人倾诉和支持 ,能有效缓解孤独感,但要注意筛选社群,避免沉迷于闲聊和信息轰炸 ,浪费时间。

长期主义:把“当下”与“结合起来

考研复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需要长期坚持 ,9月开学后,距离考研初试还有3个多月,时间看似紧张 ,但只要规划得当,完全来得及,明确阶段性目标 ,把复习分为几个阶段:9-10月基础巩固阶段,11月强化提升阶段,12月冲刺阶段 ,每个阶段设定不同的任务,比如9-10月重点是过一遍教材 、背单词、做基础题;11月重点是刷真题、总结错题 、背诵政治大题;12月重点是模拟考试、查漏补缺、调整心态,定期复盘 ,每周或每两周回顾一下计划的完成情况,分析哪些方法有效,哪些需要改进 ,及时调整策略 ,保持信心,考研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,比如知识点记不住 、做题正确率低 、心态崩溃等 ,但这些都是必经之路,相信自己每天的努力,相信坚持下去就能看到结果。

9月开学后的日子或许会忙碌而疲惫,但当你把课程学习与考研复习看作成长的阶梯 ,而非压在身上的重担时,你会发现,这段经历不仅让你收获了知识 ,更让你学会了如何管理时间、调整心态、面对挑战,考研不是一场孤独的战斗,而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旅程 ,愿你在这个开学季,既能上好每一堂课,也能走好每一步复习路 ,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惊喜 。

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