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人行考研网

考研真题笔记模板题库资源推介平台

工作时间:9:00 ~ 21:00

双非逆袭985:一个“学渣”的300天完美考研逆袭路

双非逆袭985:一个“学渣”的300天完美考研逆袭路

图书馆闭馆的音乐第三次响起时,我盯着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错题,突然想起去年此刻的自己——正瘫在宿舍床上刷着短视频 ,对考研群里“400+大神 ”的讨论嗤之以鼻,觉得“考研嘛,考前突击三个月不就行了” ,那时的我,是老师口中“差不多就行”的学生,是成绩单上中游偏里的“学渣 ” ,连四级都是第三次才擦线过,直到大三下学期,看着身边保研的同学拿到offer ,实习的同龄人开始规划未来 ,我才猛地意识到:如果不拼一次,我这辈子可能都要被困在“双非”的标签里,连仰望985的资格都没有。

从“躺平”到“觉醒 ”:那个被现实敲醒的夜晚

决定考研,源于一次尴尬的实习面试 ,我投了一家本地还不错的公司,HR翻开我的简历,看到“本科院校:某二本理工科”时 ,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迟疑 。“你专业成绩中等,有没有参加过什么竞赛或项目?”她的问题像针一样扎过来,我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,简历上除了“社团活动 ”选修课合格 ”,连像样的奖学金都没有,面试结束那天 ,我在地铁上刷到一条朋友圈:高中同班学霸,保研浙江大学,配图是实验室窗外的晚霞 ,配文“又攻克了一个难题” ,那一刻,我突然鼻子发酸——我们曾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如今却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。

回到宿舍,我翻出压箱底的高考志愿表 ,当年我以超一本线30分的成绩被这所双非院校录取,父母说“能上本科就不错了”,我也觉得“读个二本 ,以后找个安稳工作挺好 ”,可四年后才发现,学历就像一块敲门砖 ,没有它,连展示能力的机会都没有,那天晚上 ,我第一次认真打开研招网,把目标锁定在了一所老牌985的计算机专业——这所大学去年复试线380分,报录比20:1 ,所有人都说“双非考生想考上?除非奇迹发生” ,但奇迹是什么?我想,奇迹不过是把“不可能”熬成“可能 ”。

拆解“不可能”:300天的逆袭时间表

“学渣”逆袭不是喊口号,是实打实的规划 ,我算了笔账:从3月到12月,整整300天,如果每天高效学习10小时 ,就是3000小时,可我连高数第一章都忘得差不多了,英语阅读错一半 ,专业课更是零基础,怎么办?把“大目标 ”拆成“小任务”,把“不可能”变成“每天进步一点点 ” 。

基础阶段(3-6月):补地基 ,别怕慢
每天早上6点起床,先背1小时单词——用的是“艾宾浩斯遗忘表”,把5500词分成30单元 ,每天复习旧单元+学新单元 ,雷打不动,上午学高数,从《同济版高数》啃起 ,每看一节就做配套习题,错题抄在“错题本”上,用红笔标注错误原因(公式记错?思路偏差?) ,下午学专业课,目标院校参考书有5本,我给自己定下“一天20页 ”的任务 ,哪怕是看不懂的算法,也硬着头皮啃例题,晚上留1小时整理当天的知识点 ,用思维导图画出框架。
这个阶段我几乎没有娱乐,周末也只放半天假,有次同学约我去看电影 ,我摸了摸桌上还没做完的习题 ,拒绝了:“现在多看一页书,复试时就少一分慌。 ”刚开始确实难,高数极限题算到凌晨两点是常事 ,有次对着洛必达法则哭了一场,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考研的料,但哭完擦干眼泪 ,还是翻开书继续算——我知道,没有“天赋异禀”,就只能“笨鸟先飞” 。

强化阶段(7-9月):啃硬骨头 ,逼自己突破
暑假留校,成了我和图书馆的“双向奔赴 ”,每天早上7点占座 ,晚上10点闭馆才走,这个阶段的重点是“刷题+,英语开始做真题 ,从2005年到2019年 ,每套阅读都精读到每个单词都认识,每个长难句都能拆解,数学开始刷《李永乐660题》 ,错题本从薄变厚,又从厚变薄——我总结出“易错题三问”:这个题考什么知识点?我错在哪里?同类题怎么举一反三?
专业课更是下了死功夫,目标院校的真题很少 ,我就去网上找学长学姐回忆版,把每道题都当成大题做,有道“数据结构”的算法题 ,我连续三天泡在图书馆,翻了3本参考书,问了5个同学 ,终于在凌晨三点想通了思路,那一刻,窗外的月亮特别亮 ,我突然觉得:原来“学懂 ”是这么有成就感的事。
这个阶段也经历过自我怀疑:9月做数学模拟卷 ,分数还是只有80分(目标120+),看着群里有人说“已经刷完三遍真题”,我急得整晚失眠 ,但后来我安慰自己:别人进度快,可能是基础好,我慢一点没关系 ,只要每一步都扎实,总能追上来。

冲刺阶段(10-12月):模拟考场,稳住心态
最后两个月 ,重点是“查漏补缺+模拟实战”,每周日上午,我都会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一套真题 ,数学3小时,英语3小时,专业课3小时 ,中途不上厕所 、不喝水 ,提前适应考场节奏,错题本这时候派上了大用场,我会把反复错的题标记成“重点中的重点 ” ,每天睡前翻一遍 。
政治是后来居上的科目,10月开始跟徐涛的强化课,每天1小时 ,1000题刷了三遍,肖八出来后,每天花2小时分析选择题 ,大题先自己写框架,再对照答案补充,肖四出来时 ,距离考试只有10天,我每天背6小时大题,嗓子都哑了 ,但看着自己能完整写出“马原”“毛中特”的答题要点 ,心里特别踏实 。
12月是最难熬的,天气冷,压力也大 ,有次模拟考英语,阅读错了5个,我躲在楼梯间哭了半小时 ,甚至想放弃,但给妈妈打完电话,她说:“你只要尽力了 ,考不上也没关系,至少不会后悔。 ”挂了电话,我擦干眼泪 ,继续回图书馆背作文——是啊,才300天,怎么能倒在最后关头?

那些“不完美”的坚持 ,才是逆袭的真相

初试成绩出来那天,我手都在抖 ,输入考号,看到总分398时,我直接从椅子上跳起来 ,在图书馆大厅里哭出声——数学121,英语82,专业课115 ,政治80,这个分数,稳稳超过了目标院校的复试线 ,后来复试时,导师问我:“你本科成绩一般,为什么考研能考这么好?”我想了想说:“因为我把‘不可能’拆成了‘每一天’。 ”

回望这300天,我没有“开挂 ”的天赋 ,也没有“过目不忘”的记忆力,我只是做了三件事: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,把焦虑变成行动 ,把“差不多”变成“必须做到 ” ,每天早上6点的闹钟,图书馆闭馆的音乐,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演算 ,错题本上越来越少的重点……这些“不完美”的坚持,才是逆袭的真相 。

现在的我,已经顺利拿到了985的拟录取通知,朋友圈里有人说“你太厉害了” ,我总说:“我只是比你们多熬了几个夜,多做了几道题。 ”“学渣”逆袭从来不是神话,它只是告诉我们:起点低不可怕 ,可怕的是你相信“就这样了”;时间短不可怕,可怕是你觉得“来不及 ”。

如果你也正在经历迷茫,不妨像我一样,把“我要考上985”变成“今天我要背50个单词”“今天我要弄懂这道高数题 ” ,当你把每个“都过好,想要的未来,自然会向你走来 ,毕竟 ,真正的逆袭,从来不是战胜别人,而是超越曾经那个觉得“我不行”的自己 。

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