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人行考研网

考研真题笔记模板题库资源推介平台

工作时间:9:00 ~ 21:00

我的考研动力源:是什么支撑我走完这一年?

是什么支撑我走完这一年?

深夜十一点的图书馆里,台灯在摊开的单词书上投下昏黄的光圈 ,窗外的月光被玻璃切割成零碎的银片,我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,看着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 ,突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在操场边背书的黄昏——风把头发吹得凌乱 ,手里的保温杯早就凉透,可我嘴里还在念念有词,考研这条路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 ,不知道洗干净没有,只能一遍遍地洗,但支撑我走到今天的 ,从来不是某个惊天动地的理由,而是散落在365个日夜里的那些细碎的光。

被看见的渴望:在否定里长出来的倔强

我的本科院校像一座安静的孤岛,图书馆永远有空位,课堂上老师提问时总能听到此起彼伏的沉默 ,大二那年,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时,我坐在来自985高校的选手中间 ,听着他们流利地讨论着外刊里的观点,突然意识到自己视野的狭隘,当结果公布 ,我连省奖都没拿到 ,只拿到一个"参与纪念奖"时,那种无地自容的感觉比失败本身更刺人 。

后来才知道,那个和我同组的男生,高中时就参加过国际模联 ,暑假在联合国总部实习过,他递给我名片时笑着说:"其实起点没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你想走到哪里。"可这句话当时听来更像是安慰 ,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的,是某次和高中班主任吃饭,他看着我说:"我知道你聪明 ,但聪明人更需要平台托举。"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,手机备忘录里写满了"我要去更好的地方" 。

这种被看见的渴望,后来变成了书桌上的便利贴 ,数学题做不出来时,就抬头看一眼"你比想象中更能扛";背单词背到吐,就摸摸手机壳上刻的"乾坤未定 ,你我皆是黑马" ,有次模拟考考砸了,躲在楼梯间哭,辅导员路过递了包纸巾 ,说:"我当年考研也想过放弃,但后来想想,那些打不倒你的 ,都会让你更强大 。"原来支撑一个人的,往往是那些说不出口的委屈和不甘,是在心底憋着的一口气——我要证明自己值得。

具象化的远方:把梦想拆成可触摸的样子

最初选择目标院校时 ,我打印了那所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简章,贴在书桌正对面的墙上,专业目录上的研究方向被我画了红圈 ,旁边写着:"想做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,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。"这个梦想听起来有点宏大,直到我在学院资料室翻到一本《古籍数字化保护案例集》 ,里面有个项目用VR技术复原了敦煌壁画 ,那一刻我突然有了具体的画面:我也可以参与这样的工作,让千年文字在指尖苏醒 。

为了让这个梦想不那么遥远,我开始把它拆解成每天的任务,每天背50个专业单词 ,每周精读一篇英文文献,每月完成一篇文献综述,书架上渐渐堆起了专业书 ,每本都写满了批注:《中国目录学史》里夹着不同版本的笔记,《数字图书馆导论》的空白处画满了系统架构图,有次读到"知识组织体系"时 ,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导师说"研究要带着问题意识",那些曾经觉得枯燥的理论,突然变成了打开新世界的钥匙。

具象化的梦想还有更温暖的模样,暑假留校时 ,我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一位清洁阿姨在走廊里读《人民日报》,她总笑着说:"你们读书人真厉害,我想让我孙子以后也考研。"后来我给她带了本考研英语词汇书 ,她竟然真的每天拿着小本子背 ,遇到不懂的单词就问我,某个清晨,她递给我一个煮好的鸡蛋:"丫头 ,你一定能考上 。"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梦想从来不是孤军奋战,它连接着很多人的期待 ,那些默默为你加油的人,都是你前行的铠甲。

与自己和解的修行:在崩溃边缘学会拥抱不完美

考研路上最难的从来不是知识本身,而是与自己的较量,九月的时候 ,我的数学模拟题正确率突然断崖式下跌,连续三周都在及格线徘徊,有天晚上刷题到两点 ,看着满篇的红叉,突然把笔一摔哭了起来——为什么那么努力了,还是做不对?室友没说话 ,默默给我倒了杯热水,然后把我拉出宿舍。

操场的风很大 ,她突然说:"你知道吗?我考了三次研,前两年都是差几分过线 。"她指着天上的星星说:"你看那些亮得早的星星,也有暗下去的时候;现在看起来暗的 ,说不定正在积蓄光呢。"后来我调整了复习计划,不再执着于刷题数量,而是把错题本分成"真不会"和"马虎了"两本 ,每天花两小时专门攻克薄弱点,原来真正的成长,不是不允许自己犯错 ,而是学会在崩溃后重新站起来,拍拍身上的土说"没关系,再来"。

与自己和解还意味着接受平凡 ,有次和二战的学长聊天,他说:"我以前总觉得考研是第二次高考,必须拼尽全力 ,后来才明白 ,它只是人生的一个选项,不是唯一的出路 。"这句话让我释怀了很多,我开始在每周日下午留出两小时 ,去校门口的小吃街吃一碗热干面,或者去湖边喂喂流浪猫,那些看似"浪费"的时间 ,其实是给紧绷的心灵松绑,考研不是百米冲刺,而是一场马拉松,需要张弛有度的节奏。

向光而生的力量:那些照亮前路的微小确幸

现在回望这一年 ,最难忘的不是冲刺阶段的挑灯夜战,而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暖,冬天流感季 ,室友每天早上多带一杯热豆浆;打印店的阿姨看我总来,主动说"你们学生打印资料,我给你们打折";甚至楼下的流浪猫 ,都会在我背书累了的时候,蹭着我的裤腿打滚。

还有那些陌生人给的善意 ,考场门口,一位老师看到我紧张,笑着说:"别紧张 ,你看起来就像能考上的人 。"考英语时,我的耳机突然没电,旁边的考生默默把她的分频器递过来一半 ,这些微小的瞬间,像散落在黑夜里的星光,虽然微弱,却足以照亮前行的路 。

考研结束那天 ,我没有像想象中那样狂欢,只是慢慢地收拾书桌,把写满笔记的草稿纸叠好 ,把用完的笔芯装进瓶子里,把贴在墙上的招生简章小心揭下来,突然发现 ,那些曾经觉得熬不过去的日子 ,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脚下的路,支撑我走完这一年的,从来不是什么宏大的誓言 ,而是那些具体的 、鲜活的、带着温度的瞬间——是想要被看见的倔强,是触手可及的梦想,是与自己和解的勇气,是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。

或许这就是考研的意义吧 ,它不仅是一场考试,更是一场修行,让我们在孤独中学会坚强 ,在迷茫中找到方向,在平凡中遇见更好的自己,未来的路还很长 ,但我知道,那些支撑我走过这一年的力量,会永远藏在心里 ,成为我面对生活风雨时,最坚实的铠甲。

阅读更多